您的位置:首页 > 传统文化 >

周易文化特色,将占筮典籍哲理 周易占卜法有哪些

2025-05-10 06:44:54 映阳 传统文化

八字精批2025运势命中贵人八字合婚

周易系统的典籍,由经、传、学三部分组成。经即《易经》,古人又称为《周易》,是西周时期形成的占筮用的典籍。传即《易传》,是战国时代形成的解释《易经》的文献汇编,汉人称为“十翼”。学即易学,属于儒家经学系统,指汉代以来历代易学家对周易经传所作的种种解释。从经到传,从传到学,乃一历史地发展过程,共同构成一知识系统。《易传》解经的特点是,将占筮用的典籍哲理化,为易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。历代易学又在此基础上,通过对周易经传的再诠释,建立起自己的易学体系。从解释学的角度看,传是对经的阐发,学又是对传的阐发。因此,研究周易系统的文化,既要看到三者的联系,源流相承;又要看到三者的区别,各有其特色。古代的经学家,由于视周易为圣人之书,缺乏历史主义观点,往往将经、传、学,混为一谈,或者依传解经,或者依学解传,或者将自己的解释,说成是真正符合《周易》的本义,这不是一种科学态度。

就周易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来说,经、传、学各有其所承担的角色。《易经》作为占筮的典籍,由六十四卦象及解释卦爻象的卦爻辞构成,依卦爻象和卦爻辞推断人事的吉凶。其所依据的卦象,由奇偶二数或阴阳二爻排列组合而成,具有逻辑的结构;其所依据的卦爻辞,保存了先民的生活经验和求生的智慧,具有人道教训意义;其推断人事之吉凶,依往验而察来事,又具有类推的因素。同其它卜问吉凶的巫术相比,周易作为古人占卜之书,其中含有理性思维的内容,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国哲学的源头。

《易传》解经,将其中的理性思维发扬光大寻求卦爻象和卦爻辞之间的内在联系,提出阴阳变易观,作为周易的基本原理,不仅用来解释人事,而且解释天道,将儒家的人文主义和道家的自然主义传统结合起来,为中华文化和中国哲学的发展,奠定了基础。历代易学又依据《易传》提出的原理通过其解释,形成各自的易学哲学体系,并且推广到人文和然诸领域,从而对宗教、社会政治、伦理、史学、科学技术以及文学艺术和美学等,都起了重要的影响。在中华元典中,其对易系统典籍相娘关的其广度和深度说,没有一部的同周易系统典籍相姐关的。

就经传学说,甚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,如同一槐《易经》如同树根《易传》如同主干,历代易学如同棵树的枝叶和花朵。根或源头虽然可贵,但就其影响和成同繁茂的以说后来者居上,《易传》,尤其是历代易学,成为促进中化传统文化发展的主力。因此,我们研究《周易》系统文化,应者眼于后点用的将籍来的成就,统统挂在《易经》这一古老的作为占筮用的典籍身上。